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蒙自联想电脑维修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蒙自联想电脑维修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怎样赏析宋词名篇《点绛唇·燕雁无心》?
点绛唇,丁未冬,过吴松作,宋姜夔。
燕雁无声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。。。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今何许?凭栏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
吴松,即吴淞江,俗称苏州河。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北方的鸿雁,毫无机心。随着天上的浮云,追逐着从太湖西边飞去。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。几座寂静的山峰,清冷凄苦。好像商量感叹黄昏时下的雨。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第四桥边,指唐朝诗人陆龟蒙隐居的地方。天随,陆龟蒙自号天随子。唐朝时候的陆龟蒙曾隐居在第四桥边。词作者打算追随陆龟蒙居住在第四桥边。今何许?凭栏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而今又如何?只有倚栏远望,浩叹怀古,看秋残败柳参差的枝条垂下,随风摆舞。这情景也够落寞萧瑟的了。
这首词最重要的是在下半阙。共天随住,只是欲共未共,欲住难住的拟而已。一个拟字,就包含了多少现实的凝重感。点题的是,今何许?凭栏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这又是有多么大的郁情勃发,怀古情深了。
宋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),姜夔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,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,道经吴松时所写的怀古也是怀人之作,所怀之人是白石的偶像——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。而吴松是其故乡。
此调也是公认的宋词小令精品,亦是后人习词的标竿。释义有很多精彩回答,在此仅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:
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
燕读平声 (yān):先韵,音烟。指北国燕赵之地。 燕雁无心,但白石选此意象却是有心。
陆龟蒙的诗中有不少咏雁之作,其中《孤雁》有句 :“我生天地间,独作南宾雁。”在《秋赋有期因寄袭美》中亦有句“ 云似无***似闲。” 因此,起拍之语实为裁陆龟蒙句意化出。带一种我中有你的意绪。
燕雁随着淡淡白云,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。 既是暗喻陆龟蒙的仙游,也暗喻自己飘泊之身。
在声律上以叠韵起拍,又收以去声,营造出一种悲凉无奈的意蕴。
白石视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为偶像,两人的际遇,性情,爱好,精神气质都有颇多相似之处,白石在其作品中亦不只一次写下追随之意,如《随夜》的:“三生定自陆天随,又向顺松作客归。””《三高祠》的:“沉思只羡天随子,蓑笠寒江过一生”。
数峰清苦。商略黄昏雨。
赏析姜夔(kui二声)的这首《点绛唇.丁未冬过吴松作》之前,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,从这首词的写作手法中来赏析,大家看完也许会觉得,填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。
首先看题目,《点绛唇.丁未冬过吴松作》,点绛唇是词牌名,一般写词不会按照词牌的意思去写,就会在后面注明写作的大意、或者时间、地点,也可以词开头的第一句注明,比如这首可写成《点绛唇·燕雁无心》,但是姜夔的这首《点绛唇》正解是丁未冬过吴松作,意思就是丁未年冬天路过吴松(今江苏吴江)所作。
我们看下全篇,首先说明一下这首词是点绛唇的正体。正体就是基本的写法,和其相对的是变体,由于篇幅关系,今天我们只说正体。
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先看正体的平仄规则(中仄平平,中平中仄平平仄),平是今音里的第一声或第二声,仄是今音里的第三声或第四声。注意古音(古代的读音)和今音(现在的读音)在平仄上是有区别的,比如燕在古音里是平声,而在今音里是仄声,初学宋词的朋友还是按今音来写,这样容易入门。中的意思可平可仄。这两句的大意是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,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,作者在这里把燕雁比作自己,道出了漂泊之苦。
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。(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仄)大意是几座孤峰萧瑟愁苦,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。这里将山峰拟人化,更加衬托作者本人孤愁的心境。
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(中仄中平,中仄平平仄)大意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,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。这里的第四桥就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,天随是人名,唐代末期著名诗人陆龟蒙,姜夔很喜欢陆龟蒙,经常拿陆龟蒙自称。
今何许?凭阑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(中中仄,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仄)大意是可他如今在何处?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,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。作者在这里打破时间界限,同一地点,一古一今,让人感觉作者就是和陆龟蒙在一起,好像他们在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。
我们通看全篇,首先了解这是双调,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。为上调(上阕)。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今何许?凭阑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为下调(下阙)。上调三仄韵,意思是每小句句尾字,心(xin)、去(qu)、苦(ku)、雨(yu),三仄就是去、苦、雨,三韵(脚)(为u)去、苦、雨,下调四仄韵。四仄就是住、许、古、舞,四韵(脚)(也为u,和上调保持一致),这个很关键,如果没有仄和韵,这首词就是失律。
这首词的大意不难理解,也没有很深刻的背景,和写作文一样就是上调写景,下调抒情。但是用词浑厚、宏大而且十分飘逸,并利用了拟人、比兴、怀古的手法,从意境上可以看出姜夔不愧是宋词大家。
看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也词性***,做上一首,也许你的作品一不小心,千古留名。
看你是想要怎么赏,如果按照文言→白话文的“翻译式”赏析,那看看别的答主的回答即可。但如果想真正了解、且能接受稍微深入点的姿势的朋友,可以接着往下看。
很多朋友对这首词的认知却是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中的曲解:
但实际上这首《点绛唇》确实是南宋小词中难得一见的精品,王氏早年所做的《人间词话》只是当时年少而作,少年文人锐意激烈,自然文中多有偏颇和误导(晚年王国维自己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写过《人间词话》),往下,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到底为什么好。
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今何许。凭阑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
此词是丁末年冬,姜夔过陆龟蒙晚年隐居之地(吴松)时,感古怀今所作。
其实诗词人作诗,尤其是这种【见景怀古】的诗词,其实大多套路都是如此:先写令人羡慕的【景】或【物】,然后对比自己的不愉快,然后才兴起感概并引出下文。《点绛唇》也是如此:
起句“燕雁无心”,点时节,冬日正值群雁南飞之际,这里的“燕雁”不是指燕子和大雁,而是指【燕(yān)雁】,即北方幽燕地区的大雁,我们可以理解成【北雁】;所谓无心,即自由自然,没有人类的心机苟营,随着时节自然迁徙,次句【太湖西畔随云】,【随云去】自有【超脱】的意思,姜夔强行【感花溅泪】,将大雁南飞视作【无心而超脱】,人家超脱了,剩下了谁?剩下了自己眼巴巴的看着------我超脱不了,因为【有心】、因为【执着】,随即北雁南飞而去,视线也随之牵扯回来,转到眼前之‘数峰清苦。商略黄昏雨。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