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正定维修电脑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正定维修电脑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赵云出生地到底是河北石家庄真定县还是石家庄元氏县境内?
赵云字子龙,三国蜀汉名将常山真定人(现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)跟随刘备三十余年,南征北战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,两次舍命救少主阿斗,七进七出救刘备,为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,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《三国志》蜀书记载:赵云字子龙,常山真定人也,本属公孙瓒,瓒遗先生为田楷拒袁绍,云遂随从,为先生主骑,及先生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,弃妻子南走,云身抱弱子,即后主也,保护甘夫人,即后主母亲,皆得免难,迁为牙门将军,先主入蜀,云留荆州。
相必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都知道,三国时每次赵云一出场,就会大喝一声,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。
当年刘备被困长阪坡,赵云杀入曹营之中,赵云威猛无比,险些杀的敌人招架不住,曹军便问来者何人?这时候只听赵云又大吼一声,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。气势气吞山河,曹操听罢也大为震惊,曹操心想,如此威猛之人又忠心护主,真乃不可多得的人才,便慌忙命令其手下只能活出不能动他一根寒毛,因为曹操平生最爱惜人才,他想把此人收为帐下,所以只能活捉。手下人听他的命令不敢放箭,最后赵云斩杀曹操手下五十多人,最后还是让他逃了,曹操只能望着赵云远去的背影暗自神伤,无计可施。
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古作真定,位于现如今河北省西南部,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,西晋时,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,好多人都以为当时的赵云的故里常山是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,其实不是,石家庄在民国以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而已,只是因为修了两条铁路才迅速的发展了起来,最后变成省会而已,现在的正定县,只不过是石家庄管辖的下属县而已,其实这俩地在三国时期,根本就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的。
一、赵云为什么不是正定的?
史书《三国志》载:“赵云,字子龙,常山真定人也。”《三国志》是晋代陈寿编纂的一部史书。当时常山郡从元氏搬迁到了真定,但此真定是指现石家庄市的东古城,而非现在的正定。北齐时(公元550年)常山郡又由安乐垒(今藁城市九门)迁至真定(今石市东古城),到隋文帝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废常山郡置恒州。而常山郡设置在现正定城内的时间,仅是复置常山郡后的公元742年到757年的15年。
由此可见,说正定是“赵云故里”实有商榷之必要,理由有二:一是陈寿写《三国志》时,正定还不是“真定”;二是赵云生活的年代(公元168年—229年),常山郡在元氏,更是与正定不沾边。历史实事是,公元281年常山郡由元氏迁址真定(今石家庄东古城)时,赵云已故世52年;而公元742年常山郡复置于现正定城时,赵云已故世513年矣。
二、陈寿为什么把元氏赵云写做常山真定人?
公元280年,晋灭东吴,结束了分裂局面。陈寿当时四十八岁,开始撰写《三国志》。陈寿卒于2***年。应在2***年之前完成。还有一个可以佐证的是,《三国志》成书时,当时的皇帝已经是晋惠帝司马衷。他是290年即位的。由此可以推测,三国志也不会早于290年。所以应在290年到2***年之间完成。
191年赵云受常山民众推举,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,229年去世。赵云生活的年代常山郡郡治一直在元氏。
晋武帝太康二年,281年,常山郡的治所从元氏迁到(东垣)真定。
陈寿撰写《三国志》时,常山郡郡治已从迁到真定(东垣古城),所以介绍赵云时陈寿写为“常山真定人”。
因为治所变化而编著的作品都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赵南星是高邑人,但是你上网搜索赵南星时会发现有许多赵南星介绍是(今元氏)。赵南星变为元氏人是因为高邑曾有一段时间并入元氏县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定维修电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正定维修电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